再看反腐纪录片《永远在路上》

  • 2017.05.21
  • 工作动态
  • 阅读: 人次

春节期间,静下心来,再次观看8集大型反腐纪录片《永远在路上》。时至今日,一些落马“大老虎”骇人听闻的贪腐细节仍然给我强烈冲击。白恩培的妻子张慧清,随口一句话,周宏就贿赂她1500万元的手镯;周本顺住的房子有800多平米,共16个房间,保姆厨师两年的工资就要上百万,养宠物就安排一个专职保姆。

根据媒体统计,截止2016年6月中旬,十八大以来,受审的落马省部级官员中(“军老虎”不在统计范围内),6人受贿金额过亿:白恩培(2.4676亿)、朱明国(1.41亿)、周永康(1.3亿)、金道铭(1.2亿)、万庆良(1.1亿)、毛小兵(1.05亿)。作为一个普通群众,了解了落马“大老虎”的贪腐细节,看了这些数据,除了震惊,除了愤慨,除了触目惊心,还真是无以言表!

此时此刻,倒想起两个历史小故事。一个叫“相鲁嗜鱼”,另一个叫“宋人献宝”。

首先来读读“相鲁嗜鱼”。典出明代大思想家、文学家李贽的《初谭集·廉勤相》。讲的是春秋时期,鲁国有个宰相叫公仪休,嗜好吃鱼,为此,整个鲁国人民争相买鱼来敬献他,公仪休从不接受。他的弟子深感奇怪:“您那么爱吃鱼却不接受,这是为什么呢?”公仪休回答说:“正因为爱吃鱼,所以我才不能接受。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,别人有求于我,我就要替别人办事,从而触犯了法令。一旦我触犯了法令,就会被罢免宰相职务,那个时候别人还会送我鱼吗?我还买得起鱼吃吗?”

这个故事很浅显,但他给人的警示意义呢?极大!虽然,公仪休拒绝收受一条小小的鱼的出发点是为了保住相位,理由不够“高大尚”,但这种观点朴实,符合最基本的人性,不造作,不说教,天性一片自然。面对诱惑,公仪休始终保持清醒,保持高度自律。身居高位,别人送一条鱼,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微不足道,但公仪休不这么看,他算清了七笔账:政治账、经济账、名誉账、家庭账、亲情账、自由账和健康账。他深深懂得祸患常积于忽微,占小便宜常常会带来大灾难。更何况,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

受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影响,学而优则仕,落马的“大老虎”们无不是精英人才,他们为什么会堕落成这个样子呢?四个字:“德不配位”,他们身居高位却不懂得谨小慎微、高度自律、时刻警醒,不断加强道德修养,只能自取灭亡,害人害己害国家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有言:“伦常乖舛,立见消亡;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。

再来看另一个故事:“宋人献宝”。典出《左传·宋人有得玉者》,讲的是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,便把它献给司城(春秋时代官职名)子罕,子罕不肯收。献玉石的人说:“我给玉匠看了,玉匠说这是块宝石,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。”子罕说:“我把不贪当作宝,你把玉石当作宝。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,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。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”。

把清正廉洁视为自己的宝贝,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吗?这是超越了物质利益的精神追求。俗语不是说物质的富裕:“穷不过三代,富不过五代”吗?不是还有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的说法吗?但,精神的财富却可以传至千秋万代。《增广贤文》中说: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,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。贪得无厌,没完没了的物质追求,贪官们的结局是什么呢?

廉者,民之表也;贪者,民之贼也。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《自警》中警告自己,要保持“人生四香”:不乱财,手香;不淫色,体香;不诳讼,口香;不嫉害,心香。落马的“大老虎”们给人民群众留下的形象是什么呢?手臭、体臭、口臭、心臭!为人在世,特别是领导干部,实在应该把“人生四香”铭刻于心,时时处处自我警醒!

《永远在路上》纪录片中,苏荣、白恩培、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,无不深深忏悔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中,有这样一副对联:身后有余忘缩手,眼前无路想回头。走到这一步,落马贪官们纵然幡然悔悟,纵然悔恨不已,又有什么用呢?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,贪得无厌、违法乱纪的人们,哪怕你权势熏天,哪怕你谋略过人,哪怕你手腕高明,一旦身陷贪婪的欲望之中不能自拔,一旦背离了党纪国法,便背离了人民,便成了国蠹民贼。等待的,只有绳之以法,只有锒铛入狱,甚至牢底坐穿、自取灭亡。

身陷囹圄的贪官们,不知会不会像秦朝丞相李斯行刑前那样,面对儿子发出这样的顿悟:我真想能像你儿时那样,父子俩牵着爱犬阿黄,带着猎鹰,出老家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啊,如今是不可能了!